当前位置: 227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余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第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推进转型发展,实现进位赶超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余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新余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第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推进转型发展,实现进位赶超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拓创新,加压奋进,抢占制高点,攀登新高峰,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

过去的五年,是新余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新型工业城、科技创新城和生态文明城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

加快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增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保增长放在首要位置,经济发展保持了强劲势头。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631.2亿元,超计划目标271.2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500美元;财政总收入80.6亿元,超计划目标20.6亿元,是2005年的3.5倍,年均增长28.5%,地方财政收入50亿元,超计划目标20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3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0.4亿元,超计划目标70.4亿元,是2005年的4.4倍,主营业务收入1230.3亿元,是2005年的5.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778亿元,超计划目标978亿元,年均增长50.7%,实施重点项目569个,完成投资772.4亿元,建成项目473个;进出口总额36.1亿美元,超计划目标26.1亿美元,是2005年的20.8倍,年均增长83.5%,其中,出口20.1亿美元,是2005年的47.6倍,年均增长1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6亿元,超计划目标22.6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3%。连续四年在全省市县考核中荣获先进。其中,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全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生产总值增长6.9倍、财政总收入增长8.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倍。分宜县、渝水区双双进入全省经济实力前十强,连年荣获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区)、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分宜县生产总值增长2.7倍、财政总收入增长4.7倍,渝水区生产总值增长1.9倍、财政总收入增长4.5倍。仙女湖区财政总收入增长4.4倍、旅游收入增长5倍。孔目江区财政总收入年年翻番。

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我们坚持调优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次产业结构由12.5:55.7:31.8调整为6:63.9:30.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6.95%提高到15.26%。被授予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与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一是传统农业整体提升。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60万吨左右;五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恩达家纺”成为我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新增新余蜜桔5万亩、高产油茶7.7万亩、优质苎麻4.7万亩,现代农业科技园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农业机械化推广水平全省领先;五年改造中低产田12.5万亩,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41座。二是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着力建设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螺杆膨胀动力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进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光伏基础材料及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建设;新建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先后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著名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2.6%,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由“一钢独大”到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并进,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981.6亿元,占规模工业的79.8%;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37.1%。园区集聚度不断提高,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35亿元,是2005年的11.8倍。龙头企业支撑作用强化,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由27家增加到136家,赛维、新钢、赣锋锂业成功上市,新钢、赛维跻身中国500强企业。三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25.5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1.8亿元,是2005年的5.3倍,年均增长39.6%;洪客隆、步步高等一批大型商业网点建成,销售收入过亿元商贸企业10家,实现销售额46.6亿元。

统筹城乡发展,生态文明提升。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资源均等化。坚持“扩容增速”与“提质增效”同步,推动城镇化由粗放增长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变,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市域规划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基本实现了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城市规划展览馆、工业展览馆建成。二是统筹城乡建设。我市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市。开展了强镇扩权、宅基地换房、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农村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推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主城区面积由45平方公里扩大到6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8%提高到61.59%,超计划目标6.59个百分点。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6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274.6亿元。袁河生态新城、孔目江新城、毓秀山国际生态城、高铁新区、职教园区“三城二区”新城建设顺利推进。理顺城市管理职责,构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格局;加大公用事业“管干分离”改革力度,完成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确定11个镇为中心镇,重点推进了罗坊、双林2个示范镇建设。安排中心镇重点建设项目119个,总投资55亿元,已开工项目69个。1472个新农村建设点基本实现了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栏、改环境和普及有线电视、电讯、沼气、太阳能“六改四普及”,在全省率先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客车、广播电视。三是统筹生态保护。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100%,仙女湖、孔目江两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达Ⅱ类,袁惠渠、袁河水质达Ⅲ类。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57.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1.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01平方米,相关考核列全省第一。建成了城东、高新区(一期)、下村工业平台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0%90%。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省生态园林城市。

改善民计民生,幸福指数提高。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一是民生事业大为加强。五年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92.4亿元,集中为民办实事300余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358元和7477元,超计划目标1358元和1277元,年均增长13.9%14.3%。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城镇就业14.3万人,就业率达96.4%。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2平方米,增加7平方米,超计划目标2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47平方米,增加17平方米,超计划目标12平方米。人均寿命由74.8岁提高到76.4岁。被列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城市。二是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5万人、51.2万人、11.9万人,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保险试点。在全省率先向80岁及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率先实行农村低保制度,率先对村干部和失地农民实行养老保险。五年累计新建廉租房4273套、经济适用房32.9万平方米,改造城市棚户区50.8万平方米。三是人才建设取得突破。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十百千万”工程,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余行”活动;聘请了11名院士和13名专家学者担任市政府顾问;“人才引领产业,产业聚集人才”经验得到中组部肯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推广。四是教育工作明显进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以上,在全省率先推行“幼儿进园、小学进镇、中学进城”,率先全面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综合评比连年获全省第一,在校生达9.3万人,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全面启动,“现代学徒制”国家职教创新试点初见成效。新余高专成功升本,填补了我市无本科院校空白。五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市直三家公立医院均升为三级甲等医院,完成了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以及15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累计为4171例白内障患者、179例唇腭裂患者实行免费手术治疗,开展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试点。六是精神文明深入人心。以“开放、创新、争优”的新余精神,激励全市人民拼搏进取,争创一流。文化广播影视事业繁荣发展,一批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大奖,实现了“五个一工程奖”零突破,少儿艺术走向世界。七是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群众工作实现全覆盖。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基本建成“天网”工程,不断健全打防管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连续四届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两届获“长安杯”城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生产事故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可喜成绩。在全省率先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药品信息化监管走在全国前列。列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连续五届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新闻出版、统计审计、机构编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涉台事务、气象服务、防空防震、减灾救灾、国防动员、档案史志、决策咨询、社科研究、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倍增。我们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一是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取得突破;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任务,农垦企业改革基本完成,职工妥善安置,企业重现生机;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财政、金融等改革深入推进。二是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五年累计新批外资企业103个,实际进资17.5亿美元,超计划目标2.8,年均增长49.1%。新引进国内市外项目1299个,实际进资648.4亿元,超计划目标61.6%,年均增长36.6%。三是非公经济发展加快。非公经济市场主体总户数3.99万户,注册资本总额274.9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93.7%505.6%,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35.4%上升到62.5%。非公经济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推进依法行政,自身建设加强。我们坚持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改进工作手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努力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效能和效果。一是坚持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府及组成部门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坚持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吸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96件、政协提案1305件。二是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和“发展提升年”活动,狠抓纠风专项治理和行政效能监察,取消市级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105项,各级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优化政务环境。致力打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务环境。政务公开加快推进,坚持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在网上公示,接受查询。乡镇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站。“廉政阳光工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五年来,新余各方面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正成为一座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宜居宜业城市。勤劳智慧的新余人民,用汗水和力量、奋进与拼搏,创造了新余精神、新余现象、新余速度,探索了一条符合新余实情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之路,谱写了新余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五年的发展历程艰辛,五年的发展成就喜人。这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历届班子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驻市中央省属单位、部队、武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所有关心、支持新余发展的海内外人士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新余发展、投身新余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综合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政府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与加快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凸显。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坚持科学发展,奋力率先崛起

新一届市人民政府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奋力进位赶超,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城、科技创新城、生态文明城建设,把新余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和赣西区域中心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城乡一体化。

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设和谐新余: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快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秩序安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高;生态环境优良,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城市,争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社会管理创新明显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建设富裕新余: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翻番”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实现生产总值1700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280亿元,年均增长2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2%,主营业务收入5000亿元,年均增长32.4%;固定资产投资1490亿元,年均增长25%;外贸出口总额50亿美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54元,年均增长14.9%。建设文明新余: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以上;提升市民健康素质,人均期望寿命达78岁;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跻身全国前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㈠ 推进超常发展,增强整体实力

我们将以超常规思维和举措,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1.狠抓项目建设。坚持抓项目、扩投资,以项目保投资,以项目带产业,以项目促发展。未来五年计划安排重大建设项目491个,总投资456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62个,总投资2387亿元;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58个,总投资609亿元;城建和环保项目72个,总投资510亿元;交通物流项目35个,总投资239亿元;社会事业及服务业项目95个,总投资515亿元;能源项目34个,总投资163亿元;水利项目17个,总投资130亿元;其他项目18个,总投资13亿元。新吉铁路、白梅水利枢纽、高铁新区、职业教育园区等关系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积极争取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全面提高项目质量,力争三大产业项目占总项目比重、高新技术项目占产业项目比重达80%以上。

2.力促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层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构筑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一是以工业“十百千亿工程”为主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优势企业集群。采取特殊政策、特殊服务、特殊办法,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十二五”期间,培育新钢、赛维、江锂3户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瑞晶、中冶南方等10户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优势企业集群,使之成为新余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实施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新能源产业以赛维为龙头,围绕光伏、动力与储能电池、节能减排设备制造、风电等四大板块,做优存量、扩张增量,壮大实力,打造全国光伏产业基地、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钢铁产业以新钢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全力打造船用板、电工钢、金属制品三大精品基地。新材料产业以江锂为龙头,大力发展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及各类复合材料,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化进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钢铁、机械制造、电力、纺织服装、建材、化工、食品医药等产业,提高??统产业现代化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率,实现传统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项目集聚、产业集中、企业集群”的要求,把高新区打造成以新能源为主的特色产业园,把新余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特钢和金属材料产业园,把分宜工业园打造成动力与储能电池和新材料特色产业园,提高园区差异化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生态环保政策,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力争高新区进入中部地区园区前列,新余经济开发区、分宜工业园上升为国家级园区,把三大园区建设成产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功能完备的工业发展平台。二是以商贸流通业“1020工程”为主抓手,加快构筑五大格局,重点培育发展10家年营销额超20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繁荣第三产业。构建大商贸格局。建设一批服务工业经济的专业市场,力争中国新余光伏大市场入驻企业500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加快组建钢铁交易市场,打造集钢铁贸易、物流配送和信息交流等为一体的产业载体。建设一批辐射周边市县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万商红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全面建成,力争营业额超100亿元。着力建设赣西商业中心等一批方便群众购物的大型商场,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高端品牌卖场。构建大物流格局。完成赣西中心物流园区等6个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优势企业。建成功能齐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大力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支撑的智慧产业。实现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物流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社会物流总值超1200亿元。构建大旅游格局。继续抓好圣集寺、抱石文化创意园、旅游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仙女湖旅游龙头作用,实行特色开发、深度开发、配套开发,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度假胜地。加快袁河生态新城观光旅游开发;将百丈峰、蒙山、大岗山和“中国洞村”建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加快天工文化等文化资源开发,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全市旅游总收入超100亿元,年均增长32%;旅游接待总人数超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7%。构建大交通格局。加快铁路网络建设。建成杭南长高铁新余段及新余北站工程,完成新余铁路洋坊站扩能改造;建设新余至吉安铁路,打通新余铁路南北大通道。推进公路网络建设。完成仙女湖大道西延段、环城南路、余新公路、石镇线、樟排线水西至罗坊段、经开大道、上吉线等道路建设,构建以主城区为中心的“五纵五横一环”高等级公路网,形成至周边市县“一小时经济圈”。实施航运口岸建设,加大袁河开发力度。构建大金融格局。设立2家以上村镇银行,支持新余农村合作银行改制成农商行。引进3家以上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争取法人担保机构发展到15家,担保余额达45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0家。积极培育债券、基金、期货、产权等交易市场;做大金融租赁、信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融资总额。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提升直接融资能力,力争上市公司达20家。健全信用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市社会融资总额突破1800亿元。三是以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为主抓手,发展现代农业。支持龙头企业。着力培育1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对龙头企业和种养殖???户的培育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拓展“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扶持特色产业。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52万亩、总产62万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重点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新余蜜桔种植面积20万亩、高产油茶15万亩、苎麻10万亩、苗木10万亩。加快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努力把新余现代畜牧产业园建设成国家级畜牧产业园。坚持联动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农民合作组织,以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3.扩大对外开放。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建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招商资源,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国家、地区,加强专业定向招商。突出招商重点,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积极对接中央企业,发挥大企业、大项目的聚集效应,实现“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切实抓好赛维、升阳、瑞晶等企业增资扩股。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健全规范的招商服务体系,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实现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年均增长15%;引进国内市外资金905亿元,年均增长30%。二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壮大外贸发展主体,争取每年新增5家规模以上自营进出口企业。实施科技兴贸,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巩固光伏、钢铁等优势出口产品,逐步提高新材料等产品出口份额。帮助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农产品出口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三是加快对外投资步伐。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推动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开发境外资源,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对外投资总额突破6亿美元。

4.壮大非公经济。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非公经济营造更加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以“总量倍增、扶优培强、产业集聚、政策创优、服务提升”五大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全民创业,通过激活民间资本,培育创业主体,降低创业门槛,推动非公经济扩量提质。力争非公经济实现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75%以上,新增就业人员占80%以上。

㈡推进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效益

加速崛起的根本动力在创新,最大优势也在创新。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1.实施体制创新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凡是市场能办的事由市场办,市场不能办的事由政府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政府调控经济方式,理顺部门管理职责。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体系,推进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集中力量抓好国有林场改革,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形成覆盖所有收支、完整统一的政府预算体系,争取高新区纳入全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深化教育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等社会领域体制改革。

2.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实现“543211”科技创新工程目标。一是创新科技投入机制。逐步??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二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整合科技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利用。抓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争三大产业科技成果尽早在新余孵化。深度推进与中国工程院、中南大学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三是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行业创建工程(技术)中心,引导企业建立各级各类技术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光伏基础材料及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螺杆膨胀动力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特色基地和科研机构建设,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1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在全省普及15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本建成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在校生20万人左右;全力支持高职院校专升本,建设6所以上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国际标准”的要求,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新余学院对接产业发展,建成具有工学优势、产业特色的本科院校。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办好老年教育,构建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3.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努力建设成为“机制灵活、特色鲜明、环境一流”的人才强市和人才发展与管理改革试验区,人才贡献率达39%。一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竞争激励作用明显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奖励力度,不断改善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人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引资与引智、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产业引进与平台引进、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职业化、年轻化优秀企业家;抓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光伏产业培训计划及市主要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积极为农村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险、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创造更好条件,吸引和鼓励高层次人才以多种形式参与新余建设。完成高层次人才公寓建设,落实特殊贡献人才政府津贴制度。充分发挥政府顾问作用,成立专家咨询团、留学回国人员协会、博士服务团等组织,促进高层次人才互动交流。

㈢推进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建设富有品位的主城区、富有特色的中心镇、富有活力的新农村。

1.提升主城区品位。着力建设赣西区域中心城市,主城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80%,成为全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先行区、示范地。一是高起点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三规统一”,实现中心城区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抓好重要地段、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修编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排水、停车场等专项规划。二是高标准建设。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生态新区、提升高新区”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全面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快袁河生态新城、毓秀山国际生态城、孔目江新城、高铁新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新城区;全力把高新区打造成现代工业新城。建成市文化中心、迎宾馆、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农村合作银行大厦、新余国际商务城商务中心、永盛国际商务大楼、百乐商务大楼、市民服务中心、高铁车站、高铁商务中心等城市标志性建筑。完善城市功能,完成天工大道改造,打通青年路东段和公园路、白竹路、长青路,构建城市“三环”快速通道,切实解决交通拥挤和停车难问题;抓好城市管网、饮用水、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雨污分流。三是高水平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以街道社区为基础,以数字化城市管理为依托,以城管执法为主体,社会、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全面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整治城市环境,加大小街小巷治理力度,切实整治城乡结合部。

2.加强乡镇建设。不断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省级重点镇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立足产业兴镇,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多业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以11个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全市乡镇道路、供电、供水、通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贸市场、商业街、公园等配套设施,提高集聚能力。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大力倡导乡风文明。

3.加快新农村发展。以精品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点建设。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做好农村规划和新房型推广工作,实施村镇绿化工程,实现农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抓好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农村安全饮水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新建一批骨干灌溉水源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实施重点河流生态修复面积40平方公里。

㈣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牢固树立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确保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

1.强化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落实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力争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任务。着力抓好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加快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严格控制、强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抓好重点耗能行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工业“三废”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工业园区、厂矿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大天然气利用力度,主城区及分宜县城区民用天然气达95%

2.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进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支持资源利用项目,实现主要工业生产固体废弃物零排放。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全面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资源节约。重视节能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土地管理制度。加强新能源产品应用,全面完成城区路灯绿色节能照明改造,加快实施一批太阳能光伏电站、光电一体化标志性建筑及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小区,完成100兆瓦光伏发电站和1000万平方米光热建筑一体化建设。

3.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水清、天蓝、树绿、气爽的生态宜居城市。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和生态保护支持机制,以孔目江源头为试点,探索实施主要河流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百万树木进城入院、进村入户和80万亩生态公益林、50万亩速生丰产林建设等工程,提高生态涵养和调节能力。加强毓秀山等森林公园、孔目江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综合整治,提高森林品级和森林覆盖率,让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加大工矿企业绿化力度,将新钢建设成花园式工厂。加快城乡绿化美化,推进文明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区县建设。切实保护饮用水源,确保仙女湖、孔目江两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加大空气污染源防治力度,确保城区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以上。

㈤推进人本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健全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敢办大事,善办难事,多办实事,不断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保障体系,使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1.保障改善民生。顺应社会发展,满足群众需求,每年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重点围绕10个方面:一是力保充分就业。强化就业培训,完善信息平台,加强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帮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服务。五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就业率稳定在96.4%以上。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加快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3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力争达300元以上,统筹基金使用率和一次性报账率分别达85%、90%以上。城乡低保应保尽保,逐年提高保障标准。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高度关注因病因残及因失地、失业、失房而产生的城乡困难居民和其他弱势群体。三是提高居民收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健全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每年递增13%。四是增加保障住房。提高保障性住房标准,五年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6500套以上,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20%。五是推进教育均衡。开展新一轮农村中小学网点调整,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逐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实施教师有序流动、有限服务期等制度,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择校热。新建中小学校15所,基本消除超定额大班现象。改扩建30所以上公办幼儿园,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六是强化医疗保障。在每个行政村选择1所卫生室和1名医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清理化解???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为白内障、唇腭裂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治疗,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患者进行免费救治,对尿毒症患者进行免费血透治疗。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城市居民建档率达60%,农村居民达50%。七是完善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城市居民小区健身设施配套,完善100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场所建设。八是改善城市环境。完成廖家江、贯早江“两江”环境治理以及10个城区小公园建设。九是确保食品安全。基本建成白梅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分离;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强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抓好食品工业园建设,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创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城。十是建好蔬菜基地。确保商品蔬菜基地达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3万亩。

2.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的文化业态;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档案史志事业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兴市。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稳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进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增强军政军民团结。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大力发展慈善、老龄、红十字会和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统计、物价、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海关、检验检疫等工作。

3.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社区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和划分社区,高标准解决好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充实高素质社区管理人员,健全社区管理体系。完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常态化、制度化。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教育和引导诉求方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搞好“六五”普法教育。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员管理服务。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健全对事故灾难、食品安全事件、消防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服务跨越发展,加强政府建设

未来的五年,政府肩负着重要责任。我们一定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增强为民服务、依法办事能力,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建设服务政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完善集中行政审批制度,健全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长效机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深入开展“五送五帮”活动,努力做到在感情上与群众"心连心",工作中与群众"面对面",为群众办事"实打实"。不断创新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手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建设责任政府。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报告工作,依法接受监督。全力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加强绩效管理,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实行行政问责制,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着力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深入开展依法行政评议考核,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化。加强政府系统内部层级监督,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在征地拆迁、物价调控、项目申报、大额开支等方面,坚决依法依规办理。

建设廉洁政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突出对土地使用、矿山开发、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算审核监督,完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制度漏洞;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费出国三项制度改革,树立风正气顺、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承继“十一五”辉煌,开创“十二五”伟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建设和谐新余、富裕新余、文明新余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新余市 政府工作报告 新余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热门文章

2022年改变中国力量之百年奋斗篇两个确立观后感优秀范本五篇(2022年)

2022改变中国的力量之百年奋斗篇两个确立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发布时间:2022-05-1809:42:08阅读数:02022改变中国的力量之百年奋斗篇两个确立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

2022年教师新课程教学总结经典范本三篇(全文)

教师新课程教学总结经典范文三篇发布时间:2022-05-1909:57:27阅读数:0教师新课程教学总结经典范文三篇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更新学科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要

银行业工作总结范本大全经典合集(精选文档)

银行业工作总结范文大全经典发布时间:2022-05-1911:19:00阅读数:1银行业工作总结范文大全经典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本着把各项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我自觉加强学习,虚心求教释

2022年五一劳动教育周活动总结经典优秀范本五篇

2022五一劳动教育周活动总结经典优秀范文五篇发布时间:2022-05-1911:48:34阅读数:22022五一劳动教育周活动总结经典优秀范文五篇通过这次“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受益

国企党委书记任职表态发言范本【完整版】

2022年国企党委书记任职表态发言范文发布时间:2022-05-1910:16:04阅读数:12022年国企党委书记任职表态发言范文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四个关系,持之以恒围绕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作文优秀范本6篇【完整版】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作文精选优秀范文6篇发布时间:2022-05-1808:48:38阅读数:1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作文精选优秀范文6篇新时代,新作为。对于青年来说,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有一腔报国热血

新冠疫苗接种主题征文简短五篇(2022年)

2022新冠疫苗接种主题征文简短五篇发布时间:2022-05-1814:21:58阅读数:22022新冠疫苗接种主题征文简短五篇什么是理想,革命事业就是理想;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下面是维湃

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主题演讲稿实用范本6篇【完整版】

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主题演讲稿实用范文6篇发布时间:2022-05-1811:42:29阅读数:1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主题演讲稿实用范文6篇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这一性质决定了团员必须

百年青年团,奋斗正当时作文优选三篇(精选文档)

2022百年青年团,奋斗正当时作文优选三篇发布时间:2022-05-1908:59:07阅读数:12022百年青年团,奋斗正当时作文优选三篇100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而

2022年度中秋节小学生征文经典范本6篇

2022年中秋节小学生征文经典范文6篇发布时间:2022-05-1813:58:42阅读数:22022年中秋节小学生征文经典范文6篇生活让我们觉得美好,也许是因为有一些节日让人感到温暖或担忧。然而,这

基层“一肩挑”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文档)

精选基层“一肩挑”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22-05-1810:58:12阅读数:4精选基层“一肩挑”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

2022年关于民族团结活动实施方案最新范本两篇

关于民族团结活动实施方案最新范文两篇发布时间:2022-05-1912:08:16阅读数:2关于民族团结活动实施方案最新范文两篇认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每年9月份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