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27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气象规划】广宗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 来源:网友投稿

广宗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广宗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黑龙港流域,邢台市东部。全境地处古黄河、漳河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自南向北微倾斜,海拔29-35米。县境域南北长50.9公里,东西宽17.3公里,面积50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规划】广宗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供大家参考。

【气象规划】广宗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广宗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广宗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黑龙港流域,邢台市东部。全境地处古黄河、漳河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自南向北微倾斜,海拔29-35米。县境域南北长50.9公里,东西宽17.3公里,面积503平方千米。辖35乡一区、213个行政村,总人口30.3万人。广宗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民盟中央对口帮扶县。

广宗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沛,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较大。暴雨、雷电、干旱、大风、冰雹、高温、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并衍生洪涝、病虫害等灾害,对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等影响严重。据统计,近10年全县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经济损失占当年GDP1-3%。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是加强社会公共安全、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要求,以《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1-2020)》为指导,由广宗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技术力量,对历史上发生在广宗的各种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普查,找出了影响广宗的各类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了不同气象灾害的设防指标,并结合广宗地形、地势、地貌特征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展了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制定了《广宗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通过该《规划》的编制,可以进一步加强全县气象灾害的科学预测和预防,指导各级政府实施本行政区域气象灾害防御,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规划》适用于广宗县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防御,适用期限为2015-2020年,其中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

第一章 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以防御突发性气象灾害为重点,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气象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以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基层组织、各企事业单位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气象灾害防御中,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放在首位,完善紧急救助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气象灾害防御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非工程性措施与工程性措施相结合。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集中有限资金,加强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着重减轻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并探索减轻气象次生灾害的有效途径,从而实行配套综合治理,发挥各种防灾减灾工程的整体效益。

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

气象灾害防御要实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防御措施,按轻重缓急推进区域防御,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集中资金,合理配置各种减灾资源,减灾与兴利并举,优先安排气象灾害防御基础性工程,加强重大气象灾害易发区的综合治理,做到近期与长期结合、局部与整体兼顾。

4、坚持依法科学防灾原则

气象灾害的防御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划,并依托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防灾减灾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减灾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工程建设应当科学合理避灾,气象灾害防御工程的标准应当进行科学的论证,防灾救灾方案和措施应当科学有效。

三、总体目标

1)近期目标(2017年)

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开发气象灾害政府应急防御重点防治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所有乡镇、社区全部通过气象应急准备认证,组织开展大中型企业、中小学校、车站、医院、重要公共场所开展气象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全面创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社区和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信息覆盖率达95%;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综合监测网,建设农村农居房防雷示范工程推广项目,城市和农村新建建筑物按照规范安装防雷装置的合格率分别达到95%85%;完善乡镇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及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强气象条件所引发的交通安全、疾病流行、森林火灾等公共安全工作。

2)远期目标(2020年)

按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任务和要求,加速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的建设。建成气象多灾种预报预警系统,加大气象灾害易发区域的工程治理力度,实施重点水利工程;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中心城区防洪工程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提升主要中心城镇和重点农业园区防洪排涝建设能力,按20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排涝的标准完善配套;各类防汛防旱、城区防洪、交通防灾等工程性建设基本适应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广宗气象防灾减灾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 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一、气候特征

广宗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根据1981-20103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3.4℃,年平均降水量为480.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31.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风速为 2.5/秒,最多风向为南风,年平均蒸发量为1883.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14天,年雷暴日数21.4天。

1.1 气温

1.1 广宗县月平均气温变化图

气温在气象上是指离地面1.5米处的空气温度。一个地区的气温状况,可通过日平均气温年平均值、日最高(最低)气温年平均值、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高(低)温日数等来衡量。

广宗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2.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7.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6℃(2009625日),年极端最低气温-20.1℃(1985128日)

1.2 广宗县年平均气温变化图

1981年至2010年广宗县年平均气温的累年平均值为13.4摄氏度,最高为14.4摄氏度(1998年),最低为12.2摄氏度(1984年),日平均气温年均值年际变化如图1.2。该区日平均气温年均值随时间推移呈上升态势。

1.2降水

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区降水量的多少和分布特征,其分布特征可通过降

水量年(月)变化、降水日数、日降水量极值以及降水距平百分率等来衡量。

1.3降水量月际分布

1.4 降水量年际变化

1981年至2010年广宗县累年平均月降水量变化如图1.3,最大降水量出现在7月,为133.8毫米,最小降水量则出现在1月,为2.7毫米。

1981年至2010年广宗县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如图1.4。该区累年平均降水量为480.6毫米,逐年降水量在132.8毫米(1986年)至953.1毫米(1993年)之间振荡,没有明显变化。

1.3

风是大气能量输送的重要形式,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的影响。风速适度对改善居住环境、生产环境条件有积极作用,而强风则会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一个地区的大风分布特征,通常用平均风速来衡量。

1981年至2010年广宗县年平均风速年际变化如图1.5。该区累年平均风速为2.5/秒,逐年平均风速在2.0/秒(2008年和2009年)至3.1/秒(1987年)之间振荡,有明显衰减态势。

1.5平均风速年际变化

二、主要气象灾害

2.1暴雨

暴雨是指24小时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量达到或超过50.0毫米的降雨。24小时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的为大暴雨,超过250.0毫米的为特大暴雨。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

1.6 汛期日降水量极值年际变化

广宗县汛期日降水量极值的年际变化如图1.61981年至2010年我县汛期日降水量极值在300毫米(1993年)至18.2毫米(1983年)之间振荡,呈下降趋势。

广宗县汛期日降水量50.0毫米以上日数的年际分布如图1.71981年至2010年我县日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的日数年分布在0次(1991年、1998年、1999年、2006年和2009年)至4次(1982年)之间振荡,没有明显变化。

1.7汛期日降水量50.0毫米以上日数的年际分布

2.2雷电

雷电在气象学上称为雷暴。形成雷暴的云系中垂直方向的热力对流发展旺盛,不断发生起电和放电(闪电)现象。在放电过程中,闪电通道上的空气温度骤升,空气中水滴汽化膨胀,甚至还有电离现象产生,短时间内空气迅速膨胀,从而产生了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打雷)。由于云中的电荷在地面上引起感应电荷,使云底与地面之间形成“闪道”。当电荷积累和其他条件(如突出的建筑物、孤立的烟囱和旷地上的人等)具备时,就会发生闪电击地,即雷击,造成雷电灾害。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造成损失及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

1.8雷暴日数月际分布

广宗县雷暴日数月际分布如图1.8。雷暴日数极大值出现在7月,6月次之,311月有雷暴天气出现;在冬季没有雷暴天气。

1.9 雷暴日数年际变化

19812010年广宗县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如图1.9。我县1981年至2010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1.4天,年雷暴日数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振荡减少态势。最多为32天(1982年),最少为11天(1992年)。

2.3大雾

大雾主要气象影响因子包括:相对湿度、风速和地面长波辐射通量。一般而言,相对湿度越大,雾形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出现大雾的几率超过80%,相对湿度达到80%-90%时发生雾的可能性最大。地面长波辐射通量越大,散热越迅速,近地面气层降温越多,越有利于水汽的凝结,易造成雾的出现,尤其是在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另外,当低空有辐射逆温形成时,近地面层大量雾滴聚积于逆温层下也会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风速条件对雾的形成也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当空气处于静稳状态时,垂直混合太弱,不利于形成辐射雾;而风速过大(>3/秒)及温度层结不很稳定时,垂直混合太强,也不利于形成辐射雾,因此微风(1-3/秒)对雾的形成最有利。

大雾天气会影响飞机起降、汽车和火车行驶、船舶航行,使交通受阻,甚至导致交通事故。此外,雾天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排除,加重城市和工业区的空气污染。其气候分布特征主要通过雾日数年(月)变化和最长连续雾日数等来衡量。

1981年至2010年广宗县逐月平均雾日数月际变化如图1.10。平均雾日数最多出现在12月,为5.4天;最少则出现在5月,为0.5天。我县大雾天气出现特征属秋冬季型,即全年大部分雾天气出现在了10月、11月、12月和1月。

1.10逐月平均雾日数月际变化

1.11 雾日数年际变化

1981年至2010年广宗县累年平均雾日数为27.3天,最多为69天(2007年),最少为10天(1981年、1995年)。该区雾日数年际变化如图1.11

2.4大风

我国气象上规定,当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即风速大于17/秒)者,称为大风。大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由强风压引起的。广宗县境内的大风大致可以分为冷空气大风和雷雨大风。冷空气大风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具有范围广、时间长等特点;雷雨大风以夏季为主,范围小,时间短,强度大,破坏严重。

广宗县大风日数累年出现频率月际分布如图1.12。大风日数最多出现在4月;大风日数最少则出现在9月。

1.12大风频率值月际变化

1981年至2010年广宗县年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如图1.13。该区大风日数累年平均值为5.2天,逐年大风日数在2天(1989年、1992年、2009年)至16天(1981年)之间振荡。

1.13 大风日数年际变化

2.5雪灾

积雪是覆盖在陆地或海冰表面的雪层。对于陆地而言,积雪是重要的淡水资源,适量的积雪具有较好的土壤保温保湿作用,但超过一定量的积雪便会对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下雪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暖湿气流和冷空气配合。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长时间低温维持,就会出现雨雪天气。另外当北方冷空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大气环流引导下,寒潮暴发,冷空气如潮水般大规模的向南倾泻,所到之处气温骤降,在降温的同时还会带来降雪和冰冻,当低温持续时间比较长空气湿度大时,持续降雪易形成积雪,积雪持续时间长,易造成雪灾,对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对农业、交通、电力等敏感行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积雪的气候分布特征主要通过积雪日数年(月)变化、最长连续积雪日数、平均积雪深度和最大积雪深度等来衡量。

广宗县1981年至2010年累积的逐月积雪日数分布如图1.14。我县积雪时间段在11月到次年3月,尤其以1月最多,发生在3月和11月的概率较小。

1.14积雪日数月际分布

1981年至2010年广宗县逐年积雪日变化曲线如图1.15,累年平均积雪日数为12.6天,最多为40天(2001年),最少则未有积雪天气出现(1999年)。广宗县逐年积雪日数随年代推移无明显变化。

1.15积雪日数年际变化

2.6高温

高温热浪灾害主要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生物体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而引发的各种灾害现象。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大气环流异常,造成广宗县夏季极端高温事件时有发生。

每年夏季日最高气温在3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日数能够反映当年夏季的炎热程度,因此统计分析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规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年极端最高气温可以直接反映出对应年份高温灾害所达到的程度,广宗县年极端最高气温年际变化如图1.161981年至2010年累年平均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4摄氏度,最高为42.6 摄氏度(2009年),最低为36.2摄氏度(2008年)。该区年极端最高气温逐年变化不大。

1.16 30年极端最高气温年际变化

2.7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是指农作物或经济林果生长期间出现较长时期低于作物生育要求的临界温度的致害低温,主要包括低温冰冻、寒潮、霜冻、倒春寒和秋季低温等,是广宗县农业生产上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重大影响。

广宗县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际变化如图1.17,极端最低气温随年代推移总体呈现上升态势。1981年至2010年年极端最低气温累年平均为-15.0摄氏度,最低为-20.1摄氏度(1985年),最高为-10.0摄氏度(2007年)。

1.17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际变化

2.8

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细小尘粒、烟粒或盐粒在特定湿度、气温下与大气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又称灰霾,能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与雾相比,霾的水汽含量很少,相对湿度不大,能使近处物体的颜色减弱,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形成霾的尘粒主要来源于地面扬尘及工业、交通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霾降低公路、水路和机场的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霾诱发支气管炎、哮喘、气管扩张出血、肺炎、甚至肺癌等呼吸道疾病和小儿佝偻病等多种疾病, 扩大传染病的流行范围,引发抑郁症等心理障碍,危害人体健康。霾还影响旅游景观,对工农业生产、气候和生态系统、地球和大气化学循环等都有较大危害。其分布特征主要通过霾日数年(月)变化和最长连续霾日数年变化等来衡量。

1.18霾日数月际变化

1981年至2010年广宗县逐月累积霾日数月际分布如图1.18。霾日数最多出现在11月、12月、1月、2月、而3月、4月和10月霾日数也处于一个相对高位,表明广宗县冬春季节和深秋季节最易出现灰霾天气。而全年来看,除5月、6月、7月、8月和9月灰霾天气较少出现,其余各月均有相对较多的灰霾天气出现。

1981年至2010年广宗县累年平均灰霾日为20.1天,最多为75天(1999年),最少则0天(2001年、2005年、2009年)。(其中1988-1997年无记录)。该区霾日数年际变化如图1.19

1.19霾日数年际变化

2.9冰雹

广宗县冰雹出现时一般均伴随有大风、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现象,其气象成因主要与大气环流背景有关。冰雹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局地性和短时性,一般发生在春夏季节,而从地域分布上讲,我县范围内都可能发生,但一次冰雹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且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近(1981201030年来我县有记录的冰雹共10次。

1.20 冰雹日数年际变化

第三章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工程类气象灾害防御现状

我县境内有纵贯南北的老漳河、西沙河两条天然河流,还有跨越邢台、邯郸两市的合义渠东、西两支,其他老漳河、西沙河配套的灌渠34条和支渠77条。老漳河境内长17.6公里,控制排水面积394.5平方公里,排水能力230-390立方米每秒。西沙河境内长22.7公里,流域面积122平方公里,排水能力25-54立方米每秒。合义渠境内长东支18.22公里,西支15.5公里。

二、非工程类气象灾害防御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异常,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防灾减灾理念日益坚定,科学防灾、综合减灾的防灾减灾思路日益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明显提高,广宗县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效益十分显著。

2.1 气象灾害监测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在省市气象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宗县不断加强地面天气监测网建设,除1个国家自动观测站外,先后建成了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个土壤水分自动站。2016年我县即将再建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和1个小气候站,届时我县区域自动站的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我县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更加密集,监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2气象预报服务能力逐步加强

完善了卫星云图、雷达、地面实况等资料实时跟踪监控、天气预报会商、预报产品制作分发等功能。研发了本地化的暴雨、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数据双路专线光纤通信。推出了多种公共服务产品,重点开展防汛、农业气象、交通气象、重大活动及节假日的气象保障服务,突发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也不断深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手段不断丰富,公众气象服务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建成了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平台、96121”气象自动答询台,开通了微信、微博气象服务平台,气象局通过多种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多渠道、全方位适时气象信息。同时,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得到加强,公众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逐步增强。

2.3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建立了县有以政府主管副县长为指挥长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乡有气象协理员管理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村有以村支书为主的气象信息员三级组织体系。实现了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全覆盖,气象信息员行政村全覆盖,医院、学校、车站、种养殖大户等重点服务对象覆盖面达90%,基本形成了工作布置、培训、考核等日常管理机制。通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气象综合信息到乡镇、村,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到个人的气象灾害决策信息发布体系,基本突破了气象信息进乡村、到百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4 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联动机制逐步建立

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已有广宗县交通运输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通过认证,颁发了匾牌。适时组织应急气象服务工作演练,确保气象服务及时、到位,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与广播电视台、移动、联通、电信等单位签订了气象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协议,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增播、插播与全网发布机制。通过建立协作机制,有效集合各部门技术优势,使气象服务更加深、广、细、活,大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5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日趋规范

县政府先后印发了《广宗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实施细则(试行)》、《广宗县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广宗县暴雪大风寒潮大雾高温灾害防御实施细则》、《广宗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乡(镇、区)政府工作职责的通知》、《广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气象防灾减灾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与各乡(镇、区)签定了《2015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目标责任状》等政府规范性文件,为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保障。

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广宗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仍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当前广宗县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3.1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地面天气监测网较稀疏,且多为两要素区域自动站;重点区域的区域站、小气候站亟需建立;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弱、预报时效短、预报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气象灾害防御的需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尚未完全覆盖广大农村;预警信息的针对性、及时性、发布渠道和手段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大气化学成分等方面监测手段落后。

3.2尚未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

对城乡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尚未开展,气象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情况仍需改进。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措施不完善、标准偏低,农村基础设施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弱。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和应急预案不够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服务能力还难以满足防灾减灾和生态县建设的需求。

3.3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资源亟需整合

综合防御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共享不充分,联动机制不完善,防灾体系不完备;气象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灾害防御法规、标准滞后;公众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欠缺,自觉主动防御灾害的能力不强等。气象部门需要与各级政府、企业、社区等建立更加密切的联动机制。

四、气象灾害防御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来,广宗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面对气象灾害频发、易发、重发的趋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气象灾害防御的形势更加严峻。

4.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气象灾害防御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如何科学防灾、依法防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程度地减轻防灾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担,成为气象灾害防御亟待解决的问题。

4.2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球气候变暖使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变得更为频繁,从而导致广宗县出现暴雨洪涝、高温热浪、极端低温、雪灾和冰冻等灾害的可能性加大,气象灾害对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高敏感行业的影响度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严重威胁着这些国民经济关键行业的安全运行。现阶段广宗县城市化发展速度迅猛,城市人口和财富大量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及其伴生的水资源短缺、大气环境变差等问题都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而现有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管理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城市面对气象灾害显得更加脆弱,造成的损失绝对值呈现上升趋势。

4.3可持续发展对气象灾害防御提出了更高要求

受全球气候变暖、污染物排放和城镇建设的影响,大气气溶胶含量增加,雾、霾以及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事件也呈增多、增强趋势,对气象灾害防御提出了新的挑战。

4.4加强公共安全对气象灾害防御提出了更高要求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和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预案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以便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灾害即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应急处置与救援,实现科学、高效的减灾。除县级预案外,各脆弱、敏感地区与企事业单位也应分别针对较高风险灾种编制预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素质的提高,市民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气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及时、更加个性化的气象灾害服务,帮助社区和家庭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气象防灾减灾预案,增强全社会的气象减灾应急能力。

第四章 气象灾害对敏感行业影响与防御措施

一、气象灾害与农业

1.1 主要影响

农业是各类产业中对气象灾害反映最敏感,受影响最强烈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危害程度加剧,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农业遭受气象灾害的损失在增加。我县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干旱、强对流天气(大风、冰雹)、暴雨洪涝、低温冻害、连阴雨和高温、干热风等。

1.1.1 干旱

干旱是对我县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干旱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的主要是春旱、夏旱和秋旱。春季多风少雨,十年九旱。夏季由于天气晴热、蒸发量大、降水少,往往出现干旱。秋季则由于连晴天气多,降水少,也容易出现干旱。如果出现伏秋连旱,则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1.1.2 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夏季常见的一种具有突发性强、生成发展移动速度快、区域差别大、强度强、防范难的灾害天气,强烈的对流天气常伴有强雷暴、冰雹、大风和短时暴雨等剧烈天气,并可以引发龙卷风。当出现冰雹时常伴随有大风和短时暴雨,摧毁力极大,常使影响区域作物损失惨重。

大风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局地气象灾害,它常使农作物倒伏,落花落果,严重时拔起大树,毁坏建筑设施,吹翻路面行车,造成人畜伤亡事故。

1.1.3 暴雨洪涝

暴雨洪涝是我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都易造成洪涝灾害。大范围和局地性的暴雨洪涝主要出现在夏季,可造成小流域洪灾。洪涝发生时,农作物造成受淹、渍害、机械损伤,严重的洪涝会引起河水泛滥,淹没农田,冲毁农田、道路和房屋,给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1.1.4 低温冻害

低温冷害主要有春寒、秋寒,分别发生在小麦拔节期和播种期。霜冻主要发生在早春,容易对小麦造成危害。严重冰冻及大雪主要发生在冬季,对果木等经济作物、牲畜造成冻害,大雪则会造成林木折断、大棚倒塌、房屋压垮、蔬菜被埋等,加上冰雪融化时气温降低,也往往造成冻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1.1.5 连阴雨

连阴雨天气使空气和土壤长期潮湿,日照严重不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也会造成大棚室内的光照强度减弱,光照时间减少,不利于设施蔬菜正常生长;在农作物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可造成果实发芽霉烂,导致农作物减产。

1.2 防御措施

1.2.1 提升现代农业气象预报水平

开展多元化、多时效的农用天气、农业年景、作物产量与特色农产品品质、土壤墒情与灌溉、关键物候期、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等动态化和精准化预报。针对主要农作物播种、施肥、中耕、喷药、灌溉、收获和规模化饲养等各种农事活动对天气条件的要求以及设施农业针对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农业气象条件调控及防灾的需求,及时发布短、中、长期不同时效的相应的农用天气预报,使农业生产趋利避害。

1.2.2 提高现代农业气象情报质量

在完善现有农业气象情报业务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全程性、多时效、多目标、定量化的现代农业气象情报业务,包括发展基础情报(以日、周或旬、月、年为周期的农业气象情报)、专项情报(围绕某项作物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系列化情报)和专题情报(针对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专业门类、专门问题的情报)等,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大户等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1.2.3 推进现代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

围绕农业防灾减灾、农业保险的需要,做好主要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评估。针对不同经济作物与农业设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与评估,为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采取相关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和咨询服务。

1.2.4 建立并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立体化监测与诊断方法

发展以地面观测信息为基础,灾害指标定量半定量判别、模型诊断为辅,多源卫星遥感信息综合分析和地面实况调查为补充验证的一体化、客观化的监测与诊断系统。在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的同时,分析干旱、暴雨洪涝、霜冻、冷害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的新规律、新特点,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与预警提供基础。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机制,根据预警标准,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1.2.5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人工影响天气是气象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应用,其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各级领导与有关部门的肯定。通过依托现有的天气预报分析业务系统,建立覆盖全市可视化的、动态的旱情显示查询系统;有效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综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充分发挥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与功效,做到统一指挥,及时高效,从而扎实提升广宗县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决策水平和有效应对能力,实现“安全、高效、科学、规范”的目标。

1.2.6 不断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要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防汛抗旱能力。通过不断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农业,逐步实现一定程度上控制光、温、水等农业气象条件,减少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从而提高农业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二、气象灾害与交通运输

2.1 主要影响

大雾、暴雨、积雪冰冻等都对交通运输有较大的影响。大雾时能见度较低,有时最小能见度只有50米,会给交通运输带来较大影响。短时的强降水容易引起路面积水,淹没路面,能见度下降,易造成交通事故,也能造成塌方中断交通,一些地势较低的道路积水严重,导致车子发动机进水而损坏。积雪低温冰冻导致交通事故猛增。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因大雾、大雪、道路结冰而对高速公路封道的情况发生。

2.2 防御措施

2.2.1 推进交通气象观测网建设,构建交通气象监测体系

以满足交通气象服务需求为牵引,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气象部门与交通部门共同探索建设形成交通气象观测合作模式,并逐步将其纳入到各类交通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工程项目中,建立设施共建,资料共享的合作机制。当前,主要是要逐步推进高速公路、市县公路等交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实现大雾、大风、降雪、结冰等主要影响交通安全的天气状况观测,为交通安全畅通,科学调度提供服务。

2.2.2 开展交通运输专业气象灾害预报业务

利用气象部门各种预报产品,结合广宗县境内观测数据,建立道路气象灾害预报模型,实现目的性强、分辨率高、时效性快的交通气象专业服务产品。逐步推进并实现部门合作,建立健全交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机制,根据预警标准,及时发布交通运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三、气象灾害与电力能源

3.1 主要影响

气象灾害容易引起输电线路故障,其中影响较为严重的有高温、暴雨洪涝、雨雪冰冻、雷电、大风等气象灾害。

进入盛夏季节,高温天气使得我县的用电负荷常常处于高位,常常引起部分线路跳闸,从而影响居民生活。特别是雷雨大风和飑线等造成电线杆倾斜甚至倒杆,从而使输变电线路损坏中断。冰雪灾害也会给电力设施造成重大损失。雷电会形成强大的电流、炽热高温以及伴随的电磁辐射和压缩后空气产生的冲击波,轻则引起跳闸断电、干扰电信号,重则击毁输电系统和弱电产品。

3.2 防御措施

3.2.1 加强电力气象观测网建设

以满足电力气象服务需求为牵引,与电力部门合作,推动电力气象观测网建设。通过行业管理,推进电力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并逐步将之纳入到各类电力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工程项目中。同时,依托现有气象观测站网,在高温、大风、暴雨、雨雪冰冻、雷电等气象灾害易发区补充建设电力气象观测设施或者布设全球眼,重点加强影响电网安全的输电线覆冰和雷电等灾害天气的观测。

3.2.2 开拓发展输电线路专业气象服务产品

推进与电力部门的合作,建立并健全输电线路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机制,依据不同气象灾害类型,根据不同预警级别,及时发布输电线路预警信息。

3.2.3 加强雷电灾害防护工作

根据国家雷电灾害防范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种电力设施防雷工作,安装可靠接地或者安装各种防雷产品,有效减少雷电灾害对电力设施的影响。

四、气象灾害与城乡建设

4.1 主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气象灾害对广宗县城市建设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影响较大的有高温热浪、暴雨和城区内涝、雷电、大风和积雪等。

持续高温天气会造成单位、居民大量使用制冷设备,供电系统超负荷运转,易引发用电故障。强对流天气导致城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区域极易发生内涝,出现停水、停电、交通受阻等状况,影响城区正常运转和居民正常生活,同时也容易导致大量物资被浸泡损坏。雷击是城区现代化建设的又一大灾害,随着城区高层建筑的增多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使用,可造成建筑物、电器的损坏,供电网络、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系统的瘫痪,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城区的发展,“热岛效应”和高层建筑“狭管效应”促使城市街巷内小尺度、瞬时强风呈增强趋势,常常会吹倒户外广告牌、树木等等,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4.2 防御措施

4.2.1 推进城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提升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监测能力。通过实现地基、空基观测相结合,努力提高气象探测水平,提升灾害性天气的探测时间、空间密度及精度,建立一个监测能力强、项目广、自动化水平高、高时空密度的综合探测系统,为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风廓线仪、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闪电定位仪等为主体的高时空密度的监测网,提高我县气象监测的现代化水平。

4.2.2 不断完善城区功能

科学规划并实施城市道路系统、供水排水系统、城区防洪系统、园林绿化系统、建筑物防雷系统以及户外广告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从而减少灾害性天气对城市的影响。

五、气象灾害与保险业

5.1主要影响

影响我县保险行业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暴雨洪涝、干旱、雹灾、霜冻、雷电灾害等。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和公民保险意识的增强,气象灾害理赔次数逐年增多,理赔金额逐年增大。特别是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广,参保农民的农作物(牲畜)因受不利天气影响,导致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死亡)等,都可以向保险公司要求理赔,从而使理赔数次和总额明显增多。

5.2 防御措施

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做到家喻户晓。通过给农民增加补贴,给负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给予政策支持,缓解保险公司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调动农民和保险公司双方的积极性。

加强气象部门与保险行业的合作,提高保险业应用气象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加大气象保险的社会宣传力度,吸引更多行业与个人参与气象保险。坚持气象灾害预防在前、经济补偿在后的原则,将气象防灾减灾与气象预警紧密结合起来。只要对重大天灾事先有所防备,在资金调度上占有主动地位,就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现有气象相关业务的运行压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气象服务水平。针对气象保险目前面临的财产保险业务增量不足和赔付率上升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力量,加强从服务内容、形式到产品质量的开发研究,提高气象服务针对性和服务效益,以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加大对气象服务的投入,提高气象服务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尽快转变气象服务手段和设施现代化程度不高的局面。

建立科学的服务体系,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建立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对保户可能面临的气象灾害损失缺乏科学的分析;且现有的服务手段也跟不上现代发展趋势,影响了服务效果和气象服务效益的发挥。

六、气象灾害与人体健康

6.1 主要影响

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气象要素主要有下列几个:

⑴ 风。风对人体健康随时都会产生影响。据有关部门研究发现,当风的速度大于1/秒时,就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感觉。当气温高时(≥36℃)风会加强人体汗液的蒸发,从而使人的体温调节不良;当气温较低时,风能加强热传导和热对流,促使人的身体热量散失较多而引起感冒。温和的风则能够使人精神焕发,提高人的紧张性,持续而猛烈的大风能引起人精神兴奋,并阻碍人的正常呼吸。

⑵ 气压。气压是随着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不断变化的,气压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高压环境中,人的机体各组织逐渐被氮饱和,当人重新回到标准大气环境时,体内过剩的氮便从各组织血液由肺泡随呼气排出,但这个过程进行慢、时间长。如果从高压环境很快回到标准气压环境,则脂肪中积蓄的氮就会部分停留在人的机体内,膨胀形成小的气泡阻滞血液、液体和组织,形成气栓而引起病症,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在低压环境中,人的血色素由于不能被氧饱和而出现血氧不足,当人的机体内氧的储备降低到正常储备的45%时,人的生命将受到影响。在低压缺氧状况下,人会感到口鼻眼干燥、头晕、气喘,以及胸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以至神经系统发生显著障碍等不良反应。

⑶ 灰霾。霾天气的出现是与大气污染(包括汽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的。霾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都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此外,霾天气会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使得传染病发病率增加。同时,霾天气也易使人情绪低落、精神郁闷。出现霾天气时,老人、儿童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都应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戴口罩,以保护身体,而户外锻炼身体者也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天气条件是影响人体生理、心理感觉的一种重要因素。天气和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也不仅是一些自感不适,它还会使一些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像溃疡病,一般在冬季易发;关节炎、骨折痛或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在天气变化时会加剧;在潮湿的季节里,人们易患头痛、溃疡、皮疹等病;而冠心病、中风、气喘、气管炎、偏头痛在寒流到来气温突然下降时容易加重。

6.2 防御措施

⑴ 建立城市环境气象观测网。针对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人体健康的服务需求,完成环境气象观测系统的规划设计,逐步开展气体污染物、气溶胶、霾等在线观测系统;通过在基本移动气象观测系统上增加配备污染物观测设备,增强对突发污染事件的监测能力。

⑵ 建立气象与卫生部门的合作机制。开发有针对性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建立专业气象预警发布流程,提高气象部门的专业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气象部门的社会服务职责。

第五章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一、气象灾害风险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气象灾害风险是指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气象灾害风险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无论自然变异还是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气象灾害发生。气象灾害风险性是指若干年(10年、20年、50年、100年等)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根据灾害系统理论,灾害系统主要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组成。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中,危险性是前提,易损性是基础,风险是结果。

气象灾害风险性可以表达为:

气象灾害风险=气象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潜在易损性

其中:气象灾害危险性是自然属性,包括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承灾体潜在易损性是社会属性,是客观存在财富物质等对灾害的承受能力。灾害风险评估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对灾害风险区内的某种灾害进行风险评价;二是对灾害风险区内一定时段内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之和即综合灾害风险进行评价。

气象灾害风险是政府制定规划和项目建设开工前需要充分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减小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风险,其中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以确定辖区内气象灾害的种类、强度及出现的概率和分布。将风险评估与灾害性天气(致灾因子)和气象灾害预报紧密联系起来,与防灾减灾、灾前灾中灾后评估挂钩,为政府及相关部门防御决策提供依据,为制定气象灾害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方案、防御管理等提供基础性支撑。

二、风险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1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原则

气象灾害风险性是孕灾环境、承灾体脆弱性与致灾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既取决于致灾因子的强度与频率,也取决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以开展灾害普查为依据,从实际灾情出发,科学做好气象灾害的风险性区划,达到防灾减灾规划的目的,促进我县的可持续发展;

②我县气象灾害孕灾环境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③我县气象灾害致灾因子(灾害指标)的组合类型、时空聚散、强度与频度分布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④根据我县孕灾环境、承灾体脆弱性以及灾害产生的原因,确定灾害发生的主导因子及灾害区划依据;

⑤划分气象灾害风险性等级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划分等级的依据和防御标准作出说明;

⑥可修正原则: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承灾体脆弱性进行调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与抗灾能力的提高,及时对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进行修改与调整。

2.2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方法

区划主要根据气象与气候学、农业气象学、自然地理学、灾害学和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等基本理论,采用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分法等方法,利用专业绘图软件对广宗县气象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

区划所需的数据主要包括广宗县城及其周边常规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站的气象数据、气象灾害的灾情数据(如受灾面积、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地理空间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河流水域等)、社会经济数据(如人口、GDP等)。数据主要来自广宗县气象局、国土局、水利局、统计局、民政局等部门的相关统计年鉴。

区划首先建立气象灾害和地质条件、经济条件数据库作为风险分析与识别、风险评价与区划的背景数据,再结合各灾害性天气,得到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

2.2.1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评价指标

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主要是能够引发灾害的气象事件,对气象灾害致灾因子的分析,主要考虑引发灾害的气象事件出现的时间、地点和强度。气象灾害强度、出现概率来自广宗县常规气象站和区域自动站的气象要素资料,包括降水、温度、风、雷电、冰雹、能见度、冰冻、大雪等致灾因子的出现概率和分布。

孕灾环境与承灾体潜在易损性,包括人类社会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河流水系分布、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人类的防灾抗灾能力(防灾设施建设,灾害预报警报水平,减灾决策与组织实施的水平)。

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根据上面的风险区划原则和方法,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三个方面确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我县危害较大的灾种进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确定不同风险等级的空间分布状况,绘制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图。

3.1 暴雨洪涝风险区划

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极易形成洪涝灾害,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暴雨灾害致灾因子主要指暴雨的强度、频率和影响范围等,孕灾环境主要指如地形起伏状况、河网密度等,承载体的易损性主要考虑人口密度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耕地面积等。

3.2 雷电风险区划

雷电灾害是指雷雨云中的电能释放,击中物体或所形成的强烈电磁辐射而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雷电常造成人员伤亡、击毁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引起森林火灾,造成石油化工等场所燃烧甚至爆炸,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航空等运载工具造成极大的威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全年4月至10月份是广宗县雷暴多发季节,进入678三个月则达到高峰,这期间往往雷电灾害高发。

综合了我县雷电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及防灾能力,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广宗县雷电灾害综合风险区划。

3.3大风灾害风险区划

大风是由剧烈的空气水平运动造成的,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广宗县境内的大风大致可以分为冷空气大风和雷雨大风。冷空气大风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具有范围广、时间长等特点;雷雨大风以夏季为主,范围小,时间短,强度大,破坏严重。大风的危害程度主要和风速有关,研究表明,风压基本和风速的平方成正比,当风速达到30.0/秒时(11级),每平方米可产生56千克以上的风压。强烈的大风可造成建筑物倒塌、电杆折断、树木庄稼倒伏等,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城市运行、社会生产、农业、交通和人民生活等均具有不利影响。

结合大风日数和极大风速均值分析大风灾害的频数和强度分布状况,得出我县大风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

3.4干旱风险区划

干旱是由于长期持续无雨,致使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导致产量下降以致歉收,并对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气象灾害。广宗县主要受春旱、冬旱影响。干旱灾害防御战略布局研究中着重考察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了某地某一时段内降水量与同期平均降水量的偏离情况,降水距平百分率越小则遭受干旱灾害的可能性越大,遭受干旱的严重性也越大。

3.5雪灾风险区划

雪灾是由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引起牲畜死亡、作物受害,导致畜牧业、农业减产。通过综合积雪概率和积雪覆盖率两种致灾因子,并考虑积雪孕灾环境、承灾体及防灾救灾能力,实现对积雪灾害的综合风险区划。

第六章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

一、组织体系

1.1 组织机构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到社会的各方面,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在县政府领导下,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指挥长、由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下设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和气象灾害防御中心,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广宗县编制委员会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了乡(镇、区)工作职责,明确各乡(镇、区)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责任。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与各乡(镇、区)签订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一把手负责,把气象灾害防御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2 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气象防灾减灾责任制。加强城、乡两级分灾种专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部门、乡镇气象灾害应急行动方案的编制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演练。健全“县、乡、村”三级信息互动网络机制,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管理、组织和协调机制,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1.3 队伍建设

加强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社会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在乡镇设置气象协理员职位,明确乡镇气象协理员任职条件和主要任务;在每个行政村(社区)设立气象信息员,在重点行业、关键公共场所建立气象志愿者队伍。不断优化完善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培训和考核评价管理制度。

二、气象灾害防御制度

2.1风险评估制度

风险评估是对面临的气象灾害威胁、防御中存在的弱点、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制度是确定灾害防御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气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辖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分灾种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编制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2.2部门联动制度

部门联动制度是全社会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减灾管理行政体系的完善,出台明确的部门联动相关规定与制度,提高各部门联动的执行意识和积极性。针对气象灾害防御问题,要进一步系统完善政府与各部门在减灾工作中的职能与责权的划分,做到分工协作,整体提高,强化信息与资源共享,加强联动处置,完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各部门应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应用。

2.3应急准备认证制度

防御气象灾害,不仅要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保障水平,更要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提高基层单位的主动防御能力。实施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制度,是促进基层单位的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提高主动防御能力,推动全社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有效办法。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是对乡镇(街道)、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企事业单位、农业种养大户等的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组织体系进行评定,以此促进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的落实,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分发、应用能力和气象灾害的监测、报告、应对能力,从而确保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4目击报告制度

目前,气象设施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存在许多监测的缝隙,不能满足防灾减灾需求。目击报告制度是对气象灾害监测的一种补充,使气象部门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气象灾害和灾情有即时详细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监测预警打下基础,从而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部门联络员应当做好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与上报工作,并协助开展灾害的调查、评估与鉴定。鼓励社会公众向气象部门第一时间上报气象灾害目击信息。

2.5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

为避免或减轻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受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18号令),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开展规划与建设项目气候适宜性、风险性以及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的评估,编制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并将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纳入规划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

三、气象灾害调查评估制度

3.1 气象灾害的调查

气象灾害发生后,以民政部门为主体,对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调查,气象、水利、农业、林业、国土、建设、电力、交通、保险等部门按照各部门职责共同参与调查,及时提供并交换水文灾害、重大农业灾害、地质灾害、冰冻灾害、环境灾害等信息。气象部门还应当重点调查分析灾害的成因。

3.2 气象灾害的评估

气象部门应当开展气象灾害的预评估、灾中评估和灾后评估工作。

灾前预评估:气象灾害出现之前,依据灾害的风险区划和气象灾害预报,对将受影响区域和等级作出可能影响的评估,是政府启动防御方案的重要依据,预评估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强度、可能影响的区域、行业和不同风险区应当采取的对策等。

灾中评估:对于一些影响时间比较长的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连续低温冰冻等,应当滚动进行灾中评估。应用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等先进技术,跟踪气象灾害的发展,快速反映灾情实况。预估已造成的灾害损失和扩大损失,同时对减灾效益进行预估。开展气象灾害实地调查,及时与民政、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交换并核对灾情信息,并将灾情信息按照灾情直报的规程报告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

灾后评估:灾后对灾害情况和成因、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减灾效益做出全面评估,编制气象灾害评估报告,为政府及时安排救灾物资、划拨救灾经费、科学规划和设计灾后重建工程等提供依据。在对当前灾情充分调查研究并与历史灾情进行对比的基础上,针对灾害发生的规律、变化、特点,不断修正和完善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应急预案和防御措施,为防灾减灾工作作出更好的指导。

四、气象灾害防御教育与培训

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气象台站,积极动员基层力量开展广泛的气象科普工作。城区、乡镇、村要重视气象科普工作,制定气象科普工作长远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并按方案组织实施,把气象科普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广泛开展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列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和农村培育体系,加强对农民、中小学生等防灾减灾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气象灾害防御演练,提高全社会灾害防御意识和正确使用气象信息及自救互救能力。

把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纳入行政学校培训体系,重点要做好气象协理员、信息员、联络员队伍的培训,尽可能使得培训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为气象灾害防御队伍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七章 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建设

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战略布局、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加强重点行业、城区、乡镇、农业、林业、交通等高影响行业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综合防范、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程,按照国家相关防灾减灾规划所确定的相关工程等执行。为加强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系统,建立气象灾害监测、研究、预警网络体系,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到2020年,依托已有现代化建设成果,与省市有关部门和有关专业机构已有资源和建设紧密衔接,实施以下十大项工程建设。

一、城区气象灾害防御工程

建设城区周边加密观测系统,建设完善城区精细化数值系统,完善城区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和城区突发事件气象紧急响应系统。

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程

开展农村气象及相关灾害普查,补充完善综合观测系统和快速、高效的信息传输系统。建立健全精细化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提高农村易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影响的监测评估体系。

健全完善农村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完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功能,依靠乡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建设成果解决预警信息发布到农村的瓶颈问题。

三、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评估工程

多部门联合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粮食主产区、老漳河、西沙河流域等气象灾害防御综合监测系统;发展交通气象、农业气象、环境气象、电力气象等灾害预警和评估系统。

四、雷电灾害防御工程

安装地闪定位探测系统,实现地闪监测网实时监测信息共享。完善雷电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对雷电发生发展演变趋势、雷电发生概率、雷击危害等级等开展综合预报预警。

加强雷电探测、预警预报和防雷装置建设,覆盖率要求达90%。针对不同的建(构)筑物或场所,不同的信息系统及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不同的地质、地理和气象环境条件,开展雷击风险评估,量身定制雷电防护方案与防雷措施。重视乡村的防雷工作,规范和加强乡村的防雷安全监督和检测工作。按计划推进乡村防雷示范村和示范工程建设。

五、人工影响天气工程

受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近年来我县高温热浪、春季、秋冬连旱、伏旱发生频繁。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空中水资源,缓解高温干旱,改善生态环境,加大“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投入力度,建设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提高人影能力。

六、应急避险工程

低洼地带的乡镇、行政村要根据当地实际,建立气象灾害应急避灾点,在醒目位置挂置“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安置点”标志。避险场所的容纳力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要求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影响、交通便利、钢混结构、防雷设施检测合格、能抵御12级以上大风和40厘米以上积雪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袭击,医疗救治、电力供应、救灾物资有保障。

七、应急保障工程

加强应急保障工程建设,完善应急保障机制,配备气象应急车。当县域内化工企业、油气站(库)等高危单位及交通干道等公共场所发生危险易燃易爆化学品、有毒气体泄漏扩散时,第一时间开展气象应急保障。充分利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实施全程监测预警,提供跟踪气象服务,为应急处置、决策服务提供科学支撑。

八、信息网络工程

实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信息进村入户”两大工程,建立气象灾害监测资料实时传输网络。完善省、市、县气象高速宽带网和气象会商系统。建立和完善气象部门与乡镇的视频会商系统和信息直通系统。完善掌上气象台WAP站。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基于GIS的气象灾害决策服务系统。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和防汛防旱指挥部信息网络工程建设。

九、气象防灾科普教育工程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完善气象科普宣传制度。制作气象减灾公益广告,开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产品,编制系列防灾减灾科普读物、挂图和音像制品,编制防灾减灾宣传案例教材。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教育活动。

十、防灾减灾指挥系统工程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统一协调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支撑应急预案实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急平台包括应急日常值守、预案管理、信息接入与整合、应急处置、指挥调度等功能。通过对各职能部门各自分立、互不相通的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以应急办为中枢,面向各职能部门提供统一服务、综合应急的指挥系统,建立“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全面履行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职责。同时,应发挥气象部门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建设,构建气象灾害“数字预案”。

第八章 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气象灾害防御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在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支撑地位。充分认识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要性,把气象灾害防御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县政府领导下,成立由气象局、发改委、民政局、水务局、国土局、环保局、公安局、农业局、林业局、电力局、卫生局、各通信公司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组织本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统一决策实施气象防灾减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防灾减灾这个主题,把气象灾害防御培训作为一个基础性工作来抓,为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领导夯实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纳入发展规划

目前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日益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较大。在制订广宗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纲、总体规划时,要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计划,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工作。把气象事业的发展纳入全县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在规划和计划编制中,充分体现防灾减灾的作用和地位,明确气象事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防灾减灾的协调发展。

三、强化法规建设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发展气象防灾减灾事业。加强气象法制建设和气象行政管理。切实履行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依法管理涉及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对气象基础设施保护和对气象探测、公共气象信息传播、雷电灾害防御等活动监管的力度,确保气象法律、法规全面落实。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气象法制和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将气象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范围,不断增强全社会了解气象、认识气象、应用气象的意识。

四、健全投入机制

稳定的经费投入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紧密围绕人民群众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切实加大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投入力度,并纳入县政府的财政预算,使气象灾害防御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对气象灾害防御经费的投入,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气象灾害防御资金的募集,多渠道筹集气象防灾减灾资金,使各项气象灾害防御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应有效应。在实施全县重大科技计划中重视气象灾害防御领域的科学研究,给予大力稳定财政支持。加大对气象防灾减灾高新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五、依托科技创新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我县气象科技水平、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产品日益增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加快气象科技创新、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要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气象科技投入,加强对气象领域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支持,加快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组织相关科研技术人员,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的科研创新,积极研究、推广气象灾害防御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努力实现气象科技新的突破,增强全社会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能力,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能力,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促进合作联动

各部门、乡镇应加强合作联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灾情信息的实时共享,促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不断提高,利用交流合作契机,丰富防灾减灾内涵。

加强与院校间的合作,积极培养人才,挖掘社会潜在资源,促进资源信息共享和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气象科技队伍,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七、提高防灾意识

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组织开展有声势、有深度的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学习宣传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创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要牢牢抓住灾害防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电视、电台、网络、报纸、手机等各种载体,加强对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普及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知识,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八、防御规划实施

本规划由广宗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颁布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实需要变更的,应报广宗县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推荐访问:广宗县 气象 规划 【气象规划】广宗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相关推荐

【卫生方案】广宗县2015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范文精选】 【教育方案】广宗县公开招聘教师面试方案 【水利办法】广宗县水务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范文精选】 【环保汇报】广宗县人民政府关于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组第三批交办问题查处情况汇报 服装买卖合同范本(精选文档) 防震减灾自查报告 公务员结婚请假条(全文完整) 述职报告范本(范文推荐) 关于企业员工奖惩制度范本 工作后入党申请书范本(完整文档) 入团个人鉴定 主题教育成果交流发言材料 小学生请假条格式范本 致自己毕业感言【优秀范文】 2022年度气象局个人述职报告范本最新三篇(全文) 市气象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完整文档) 气象局关于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优秀范文】 气象局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2县气象局党支部书记年度抓机关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能源规划】上海市节约能源“十一五”规划【优秀范文】 市金融业十三五规划总结和十四五规划打算(完整文档) 关于某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的调研报告 【府办规划】黑龙江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精选文档) 【宣传规划】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

热门文章

市场监管局干部教育培训方案

市场监管局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方案发布时间:2022-05-2416:15:17阅读数:0市场监管局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下面是维湃范文网小编为您推

2022年教师新课程教学总结经典范本三篇(全文)

教师新课程教学总结经典范文三篇发布时间:2022-05-1909:57:27阅读数:0教师新课程教学总结经典范文三篇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更新学科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要

银行业工作总结范本大全经典合集(精选文档)

银行业工作总结范文大全经典发布时间:2022-05-1911:19:00阅读数:1银行业工作总结范文大全经典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本着把各项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我自觉加强学习,虚心求教释

2022年五一劳动教育周活动总结经典优秀范本五篇

2022五一劳动教育周活动总结经典优秀范文五篇发布时间:2022-05-1911:48:34阅读数:22022五一劳动教育周活动总结经典优秀范文五篇通过这次“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受益

国企党委书记任职表态发言范本【完整版】

2022年国企党委书记任职表态发言范文发布时间:2022-05-1910:16:04阅读数:12022年国企党委书记任职表态发言范文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四个关系,持之以恒围绕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作文优秀范本6篇【完整版】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作文精选优秀范文6篇发布时间:2022-05-1808:48:38阅读数:1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作文精选优秀范文6篇新时代,新作为。对于青年来说,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有一腔报国热血

新冠疫苗接种主题征文简短五篇(2022年)

2022新冠疫苗接种主题征文简短五篇发布时间:2022-05-1814:21:58阅读数:22022新冠疫苗接种主题征文简短五篇什么是理想,革命事业就是理想;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下面是维湃

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主题演讲稿实用范本6篇【完整版】

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主题演讲稿实用范文6篇发布时间:2022-05-1811:42:29阅读数:1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主题演讲稿实用范文6篇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这一性质决定了团员必须

百年青年团,奋斗正当时作文优选三篇(精选文档)

2022百年青年团,奋斗正当时作文优选三篇发布时间:2022-05-1908:59:07阅读数:12022百年青年团,奋斗正当时作文优选三篇100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而

2022年度中秋节小学生征文经典范本6篇

2022年中秋节小学生征文经典范文6篇发布时间:2022-05-1813:58:42阅读数:22022年中秋节小学生征文经典范文6篇生活让我们觉得美好,也许是因为有一些节日让人感到温暖或担忧。然而,这

基层“一肩挑”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文档)

精选基层“一肩挑”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22-05-1810:58:12阅读数:4精选基层“一肩挑”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

2022年关于民族团结活动实施方案最新范本两篇

关于民族团结活动实施方案最新范文两篇发布时间:2022-05-1912:08:16阅读数:2关于民族团结活动实施方案最新范文两篇认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每年9月份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各社区